「國光劇團」演出的是梅派版本,不同其他流派的詮釋方法,梅派不著痕跡的表演風格,其實更難掌握,所謂「大象無形」,說來很抽象,但眾多梅派的繼承者,便是窮極一生地追求這種已臻化境的表演藝術。梅蘭芳當年曾再三告誡梅葆玖演出此戲時,不可輕易露出笑容,只有在「十六歲開懷」與「敘敘舊情」可稍作表情淡淡描寫,全劇必須作到的為「哀怨纏綿」,而不能隨便地眉飛色舞,一來表現公堂上官威森嚴,女子只得低頭娓娓道來,若是花枝亂顫,演得過火,會被認為有違梅派所要求的表演氣度。
◤ 延伸閱讀 ◢
《三堂會審》是全部玉堂春故事中最為精華的一段,情節至此發展至高潮,又有大段動聽唱腔,板式齊全,念白鏗鏘,但其中歷數當年風流韻事的唱詞內容,使得該劇有流於粉戲之嫌,於清代時期一度不由頭路青衣演出,如時小福、陳德霖等,便皆不演此戲。而到了王瑤卿之時,才開始著手加工,力求表演人物的深刻內容,接後的四大名旦,亦皆有所繼承,在各自獨特的表演風格上,於蘇三一角又有不同的詮釋方法。程硯秋強調的是本劇為一冤案,並力求字正腔圓,在唱詞與唱腔上有所更動;尚小雲則以噴薄有力的唱腔見長,此外更於表演上有所創造,他設計蘇三上場時,將甩髮盤至一側,待見到公堂刀斧手一驚後,跌坐地上,甩髮也跟著散開,雪豔琴習得後,亦將此一表演技巧,傳予中國戲校的學生們;荀慧生則綺情纏綿,除了增益首尾,將故事演繹完全,在《三堂會審》的唱腔上,則加了襯句,如「我的大老爺啊」,輔助行腔之宛轉,使得人物更顯嬌弱可愛。而梅蘭芳的表演,改動舊本不多,以人物的雍容大方見長,演員頭戴頂花,雖是不太合乎審案,而略顯喜氣,但若以當年曾有所謂的「滿堂紅」來看(即王金龍的紅蟒、蘇三的紅罪衣裙、陪審的紅袍(藍袍亦應景改穿紅袍),加上紅色的守舊,是為滿堂紅),梅蘭芳是將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花案,以近似喜慶的舞台氛圍與個人的華貴氣質,將戲導引至正派大戲的路子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