▌會員專區    登入   註冊   English  

 

 

《金鎖記》是著名小說家張愛玲的代表作品之一,篇幅不長,卻生動且深刻的描述了一個嫁入豪門的小家碧玉曹七巧,人性如何因壓抑而扭曲最後變態,最後用那深不見底的黑暗吞噬了她一雙兒女的人生。被學者夏志清譽為是「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」。國光選擇此一題材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話題性,但《金鎖記》要搬上戲曲舞台,首先至少就要面對文本與表演形式兩個大考驗。

文本方面,編導放棄了張愛玲幽豔玲瓏的文字意象,而是選擇曹七巧生命的重大事件為基礎,採取「虛實交錯、時空疊映」,結撰出「照花前後鏡」的結構。京劇《金鎖記》在創作視角與觀念上。與其說京劇《金鎖記》是改編自張愛玲小說,到不如說是與取材相同的另一部作品。

形式方面,京劇《金鎖記》無疑地屬於現代戲的範疇,缺乏水袖長袍的裝扮,讓身段無從發揮,因此難免帶有話劇影子,許多觀眾都有「話劇加唱」的批評。其實戲曲現代戲百餘年的尷尬,不可能在一齣戲中獲得圓滿的解決。但在此次演出中其實已經作了很有意義的嘗試了,在這齣戲中,雖無水袖交纏,卻以抒情悠揚的音樂曲辭,精巧的舞台走位,細膩的作表,硬是磨出了幾分崑曲宛轉的韻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