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編京劇,《未央天》一劇改編自傳統京劇《九更天》,而《九更天》則是源於明末清初蘇州派劇作家朱素臣的《未央天》傳奇。傳奇本二十八齣,是當時頗為流行的義僕戲,與李玉的《一捧雪》可說是相互輝映。因此流傳發展上,二劇也有類似的傾向。原本兩劇故事的主角都是主人,義僕僅是重要配角。但由於義僕凜不拒死的形象太過鮮明,以至於在後世演出中,義僕往往凌駕於主人之上,成為全劇主角。因此到了京劇《九更天》,便成了一齣標準的老生戲了。
京劇《九更天》,唱段不多,表演以唸做為主,是齣衰派老生戲,許多名伶如譚鑫培、潘月樵、周信芳、馬連良、高慶奎都善演此戲。南麒北馬分別有唱片傳世,馬連良更有全劇現場錄音。就目前所見演出本來看,《九更天》故事大致依據傳奇簡化,將冤案過程循序道來,但突出了馬義的行動。將原本殺妻的情節,改為殺女,增添了馬義、馬妻、馬女三人的糾葛。而且以丑角的插科打諢穿插於劇情之中,調劑全劇氣氛。
在傳統戲裡《九更天》情節算得曲折離奇,更有殺女、滾釘板兩個大衝突點。但京劇劇本對此的發揮卻相當有限,情節不合情理,表演設計不集中,都是硬傷,若無名伶擔綱,很容易演得索然無味。加上殺女與滾釘板的情節固然可以吸引目光,但同樣也很挑戰觀眾接受度。尤其在四九年後,本劇由於封建、迷信、血腥等理由,在中國大陸多次禁演。台灣雖然沒有明確禁令,但或許滾釘板表演太過血腥,對演員來說也太辛苦,也少有演出紀錄。這齣戲到了當代成了貨真價實的禁戲。
要讓這麼一齣老戲在當代劇場復活並非容易,此劇除了滾釘板的表演外,陳腐的價值觀、緩慢的節奏、鬆散的表演、再再都與現今劇場風尚脫節。因此國光《未央天》的改編近乎重寫,對此劇進行全面改造。編劇劉慧芬老師在保留全劇重要關目的前提下,對結構做了大刀闊斧刪改。冤案完全以暗場方式處理,刪去侯花嘴、米進圖嫂嫂、侯妻等角色。視角進一步鎖定在馬義身上,將筆力集中鋪陳馬義申冤的過程,以唱詞大大強化老本鋪敘不足的內心戲。並安排了兩個更夫貫串全劇,既點出主題又為此劇增添了後設意味。而劉慧芬老師熟悉排場,重寫的文辭頗有老戲韻味,也恰如其分地為演員提供表演空間。改編後的《九更天》由原先以唸做為主,蛻變為唱唸做俱全的《未央天》。整齣戲表演更加精煉,情節更為緊湊,但這對演員的技藝與體力是很大的考驗。國光藝兼各派的首席老生唐文華在此全面地發揮了他的表演藝術,揉合了麒、馬二派為己用,塑造出這個忠義善良卻又愚昧殘酷的義僕形象,為此劇大大加分。由於故事先天限制,國光版《未央天》其實仍不乏扞格之處,但編、導、演以明快的節奏,強烈的情感,精彩的表演,以江流直下之勢,讓觀眾來不及質疑邏輯不周全之處,便深陷其中。這使得國光版《未央天》新中有舊,舊中見新,是當代少見的新編戲風格。
製作群
∥製作人:陳兆虎 ∥編劇:劉慧芬 ∥導演:石玉昆
∥編腔譜曲:朱紹玉 ∥舞台設計:傅寯 ∥燈光設計:林凡綺
∥服裝造型設計:侯春富 ∥製作經理:許宗唐 ∥執行製作:黃頂德
∥攝影:林榮錄 ∥書法題字:江育民 ∥平面設計:大要設計事務所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