▌會員專區    登入   註冊   English  

 

 

明代嘉靖年間,奸相嚴嵩、嚴世藩父子當國,權勢重大。太常寺正卿莫懷古收留窮途潦倒的裱褙匠湯勤,並將其推薦為嚴府門客。湯因垂涎懷古侍妾雪艷,欲陷害之,以遂其願。得悉莫家祖傳羊脂白玉杯,名一捧雪,遂唆使嚴世藩向莫索要此杯,莫以贗品與之,被湯勤識破。世藩帶校衛前往搜府,家僕莫成先行藏起玉杯,因而未被搜出。但世藩仍威逼莫懷古交出玉杯,懷古無奈棄官投靠好友薊州總兵戚繼光。但嚴府搜捕公文已至,在逃不能逃,反又不能反的狀況下。莫成願代死,以救主命,戚繼光遂斬莫成覆命。(〈搜杯代戮〉)

莫成死後,戚繼光將頭顱解京,卻被湯勤識破為假,嚴世藩大怒,交由錦衣衛陸炳複審,並令湯勤督察,在二人僵持不下之際,陸炳察知湯勤對雪艷之非分之想,為令湯勤證人頭為真,開脫戚繼光,故判雪艷歸湯勤,並暗示雪艷借機刺死湯勤。合婚之日,湯勤酩酊大醉,被雪艷刺殺於洞房之中,雪艷隨即自刎明志。(〈審頭刺湯)〉
後嚴氏父子失勢,戚繼光修書告知莫懷古歸鄉。莫懷古至薊州西門柳林哭祭莫成,恰遇莫成之子莫文祿前來祭奠自己。兩人相認後,莫文祿得知父親代死,悲不自勝。莫懷古將文祿認為養子,以報莫成大恩。(〈雪杯圓〉)
 

本劇整理自傳統京劇,本劇源於明末清初著名蘇州派劇作家李玉的同名傳奇劇本,原劇有三十齣,首尾完整地敘述了莫懷古因杯致禍的始末根由。是崑劇舞台的熱門劇目,到民國傳字輩之時,尚能演出上下兩本十餘齣的串折戲,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班。這樣一齣情節曲折動人張力十足的好戲,自然很快被新興的京劇所移植,但由於傳奇劇幅太長,以及劇種文辭、表演差異,因此京劇對傳奇劇本的進行了大幅度改編。

京劇僅保留大致的情節框架,將傳奇裡三十齣的戲,濃縮集中在幾個重點場面,也就是〈搜杯〉、〈代戮〉、〈審頭〉、〈刺湯〉以及最後的〈雪杯圓〉。其中〈搜杯代戮〉與〈審頭刺湯〉大多分別合併為單齣上演,但如果所有場次串起來作為本戲,就是京劇版的全本《一捧雪》了。與崑劇相比,京劇表演更顯多元性。尤其是〈搜杯代戮〉與〈審頭刺湯〉都是身段念白精彩的做工戲,但風格便有所不同。〈搜杯代戮〉中莫成口白慷慨激昂講求勁道,身段必須繁複精準,搭配鑼鼓節奏,營造出緊繃的戲劇氛圍。在〈審頭〉中則透過迴環複沓的流利念白,以及豐富有層次的表情,來表現出陸炳話語機鋒與深沉城府。〈刺湯〉中則有雪艷大段的二黃抒情唱段以及刺湯時細密的身段動作,表演突出多元,可說是京劇表演藝術典範之作。
 
相形之下〈雪杯圓〉便顯得冷門了,在傳統〈雪杯圓〉有兩種演法,一是作為折子戲上演,保留了傳奇本莫懷古之子高中後為父平冤的情節,最後夫妻父子相會,在雪艷墓祭拜英靈,並獲得朝廷旌獎。雖有不少唱段,卻略顯鬆散。另一種則只敘述莫懷古在莫成墓前與妻、莫成之子文祿相會,並收文祿為義子的情節。在表演並沒有特別精采之處,僅作為全本《一捧雪》的尾聲之用。許多全本《一捧雪》甚至只演〈搜杯代戮〉、〈審頭刺湯〉不演〈雪杯圓〉。此次國光演出《一捧雪》將〈雪杯圓〉作了相當大幅度的修編,既無前一種蕪雜拖沓,也不似後一種僅作為收束全劇之用。修編本將戲份在莫懷古與莫成之子文祿身上,為二人增添大段的抒情唱腔,成為一齣老生唱功戲,讓《一捧雪》藝術的展現更為完備。國光一級演員唐文華在此次演出中一趕三,分飾莫成(《搜杯代戮》)、陸炳(《審頭刺湯》)、莫懷古(《雪杯圓》),全面展示老生的表演藝術,令人看得酣暢淋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