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編自張愛玲經典名作的《金鎖記》,是近年來國光極為成功的新編劇。自2006年首演以來,在台灣創下多場滿座記錄,也將主演魏海敏推向個人演藝生涯的新高峰。雖然改編經典名作有先聲奪人之效,但國光主創團隊的二度創作也是功不可沒,成功地在舞台上呈現出張愛玲筆下的華麗與蒼涼。
戲曲現代戲歷來褒貶不一,尤其在對岸的歷史背景下,現代戲往往沾染上過度的政治色彩。而國光《金鎖記》不僅擺脫了意識形態,更在內涵與形式上有了創新。不管是虛實交錯的劇情鋪陳、電影化的舞台呈現,還是優游於生活化與風格化的表現手法,諸多環節,體現了與京劇原鄉不同的風格。可說近年來最具「台灣製造」風格的新京劇。
本作曾數次走出國門,至北京、上海、香港、廈門、新加坡等地巡演。向華人文化圈全方位的展現國光的劇場美學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大陸巡演過程,國光多次走入大專院校校園,與對岸的青年學子們會談。甚至演出結束後立即舉行座談會與在場觀眾交流溝通,這種放下姿態的誠懇態度,獲得極大的反響。 |